今日要闻一览:
ChatGPT记忆力提升实现全面记忆,OpenAI有望下周推出新模型GPT-4.1
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新车或将于年中亮相
宝马集团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15.52万辆新车,同比下降17%
大众集团一季度交付213万辆汽车,电动汽车交付量突破20万辆
若在美国组装iPhone,成本可能上涨90%或更多
长安汽车:董事总裁王俊因职务变动辞职
iPhone 17 Pro将支持8K视频录制:提升存储和处理器要求
华为Pura 80搭载新版麒麟9020:采用创新3D封装工艺
热点直击
ChatGPT记忆力提升实现全面记忆,OpenAI有望下周推出新模型GPT-4.1
据外媒报道,OpenAI计划推出一系列新模型,其中包括改良版多模态模型GPT-4.1,预计将在下周发布,还将推出更精简的GPT-4.1 mini和nano版本。这些新模型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
除了GPT-4.1系列,OpenAI还计划发布其o3推理模型和o4 mini版本。消息人士透露,o3和o4 mini预计也将在下周亮相。尽管OpenAI官方尚未回应这些消息,CEO奥特曼曾提到数周后将发布o3和o4-mini模型,GPT-5的开发也在几个月后进行。可以确定的是,ChatGPT的记忆功能得到了显著升级。
若在美国组装iPhone,成本可能上涨90%或更多
近期,苹果是否会因关税压力在美国生产iPhone引发广泛关注。外媒指出,若iPhone在美国生产,成本将大幅上涨,苹果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
最新报道中,分析师在报告中称,将iPhone组装转移至美国虽技术上可行,但成本显著增加。尽管可以在美国找到组装工人,人工成本将增加25%。若进口零部件在美国组装,零部件也将面临高额关税,制造成本可能上升90%或更多。
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新车或将于年中亮相
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首次公开表示,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模式”已签署。根据中证金牛座的消息,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新车将在2025年正式推出,最快今年年中亮相。
长安汽车:董事总裁王俊因职务变动辞职
4月11日消息,长安汽车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王俊的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王俊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及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集人职务。这一变动不会影响董事会正常运行。辞职报告自送达起生效。
同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议案》,王俊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其他职务。
大公司
宝马集团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15.52万辆新车,同比下降17%
宝马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为586,149辆,同比下降1.4%。
中国市场交付量为15.52万辆,同比下降17%,是自2020年以来最差的季度销量。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则分别实现了6%和4%的增长。
数据显示,宝马在欧洲市场销量为241,867辆,同比增长6.2%;在德国市场销量为61,264辆,同比下降1.3%;在美洲市场销量为114,313辆,同比增长5.4%;在美国市场销量为94,591辆,同比增长4.1%。
大众集团一季度交付213万辆汽车,电动汽车交付量突破20万辆
大众集团官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交付21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其中纯电动汽车交付21.7万辆,同比大增5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交付8.2万辆,同比增长15%。
大众一季度交付的电动汽车中,ID.4/ID.5最多,共交付43,700辆;其次是ID.3,交付28,100辆;奥迪Q4 e-tron(包括Sportback)交付22,800辆,显示出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强劲需求。
新产品
iPhone 17 Pro将支持8K视频录制:提升存储和处理器要求
近期关于iPhone 17系列的爆料不断。最新消息显示,iPhone 17 Pro将在视频功能上支持8K录制,令人期待。此前曾有消息称,苹果已测试过iPhone 16 Pro的8K拍摄功能。8K视频对手机性能要求极高,预计存储空间和处理器都需升级。全新的iPhone 17系列预计将在今年9月发布。
华为Pura 80搭载新版麒麟9020:采用创新3D封装工艺
知名数码博主@厂长是关同学透露,华为Pura 80系列将搭载麒麟9020芯片,该芯片经过优化,重点提升影像功能。此前的华为Pura X也采用了这一芯片,3D封装工艺将SoC和运存集成,降低了通信延迟和功耗。华为Pura 80系列预计将在5月或6月发布,更多细节值得期待。
文章总结
本周科技行业热点频出,从OpenAI即将推出的GPT-4.1新模型,到苹果在美国组装iPhone面临的成本挑战,各大科技公司正通过创新和战略布局应对市场变化。汽车行业中,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以及宝马和大众的电动汽车销售数据,显示出智能和电动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华为和苹果的新产品计划也为今年的科技市场带来了更多期待。整体来看,各大公司正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调整来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