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19:09 星期四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2025年会是AI应用全面落地的大年

点击查看👉爱狐AI:国内外AI大模型(AI对话,绘画,视频,音乐)

4月22日消息,近日,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举行,这场会议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共同主办。启明创投的管理合伙人周志峰应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2025:AI照进现实之旅”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关于AI投资的独到见解,以及对AI市场未来发展的预测。

周志峰指出,科技浪潮的起点总是基础技术的积累,而其中的两个核心指标尤为重要:一是性能,从初步可用到真正好用;二是成本,从昂贵到大众化。当这两个指标达到临界点时,应用就会迅速普及。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应用全面落地的关键年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2025:AI照进现实之旅”,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预测2025年AI发展的趋势,二是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如何制定策略来迎接这场AI应用的浪潮。

启明创投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投资机构,自2013年起便将AI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我们已在超过80个AI项目上投入了1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余个项目已经发展为上市公司或独角兽企业,包括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优必选,以及全球首家自动驾驶和Robotaxi上市公司文远知行等。

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应用全面落地的关键年份

近年来,人工智能市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是大模型技术。我们已经投资了14家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具身智能模型或端到端智驾模型领域领先的企业,这个数量在亚洲名列前茅。同时,我们还协助管理规模达100亿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这些“触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AI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训练我们的投资思维模型。

过去几年,启明创投将AI投资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工具链、数据软件、AI安全及训练推理加速等赋能技术,以及AI芯片和云算力平台等硬件基础设施。

2)模型层。中国有众多模型公司,但他们的策略各不相同。例如智谱AI致力于建设AI时代的“发电厂”,而银河通用则通过底层核心模型能力开发对产业有巨大影响力的产品和应用。未来两三年内,这些公司将不再被称为“模型公司”,而是被定义为“应用企业”。虽然有些投资人认为大模型公司没有价值,我却完全反对这种观点,因为没有企业只想做模型研发,大家都希望成为产生巨大价值的应用企业。当前阶段,底层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模型层做创新是实现差异化的最佳方式。这些“模型公司”最终会成为应用企业,这是我们投资模型创新的意义所在。

3)应用层。在AI大市场中,应用层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体,预计99%的企业都将是应用企业,并捕获AI技术浪潮70%-80%的价值。我坚信,2025年将是AI应用全面落地的重要年份,遵循历史性的范式规律,AI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应用落地的阶段。

为什么不是去年或前年?

因为每一轮科技浪潮都始于底层基础技术的积累,其中两个核心技术指标尤为重要:一是性能,从凑合用到真正好用,二是成本,从昂贵到大众化。当这两个指标达到临界点时,应用就会爆发。我认为2025年AI的性能和成本已经达到了这个临界点。

以互联网时代为例,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连接”,它通过连接将信息、商品和服务的分发成本降至接近于零。回顾互联网早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互联网体验仍处于底层基础技术耕耘阶段——18.8Kbps的拨号上网速度使得下载一张图片需要耗费近10分钟,而当时中国最早的ISP上网拨号每小时收费10元,全国月均工资只有400元,只够上网四十小时。这种性能与成本的双重限制导致早期应用仅限于文本BBS、简易信息浏览等工具性功能,没有其他应用场景。

2000年以后,随着带宽性能上涨和资费下降,互联网才逐渐发展出社交领域(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娱乐领域(在线视频、网络游戏)、信息领域(搜索引擎、新闻平台)、电商领域(购物平台、线上支付)等平台性方向和多种互联网应用,催生了过去一、二十年的广泛应用。因此,当技术的性能和成本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谈应用是没有意义的。过去几年很多人对AI表示怀疑,因为数千亿的资金投入后并未产生颠覆性的AI应用,其本质原因在于底层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从2020年到2024年初,以OpenAI的GPT-3和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推动了AI的高速发展。然而,受限于模型智能水平的局限性与高昂使用成本,AI应用主要集中在效率工具、聊天机器人、代码助手等有限场景,中国的月活用户规模约为1.2亿。多数用户仍处于体验探索阶段,AI技术更多地以“工具性增强”的属性嵌入应用。

AI商业化中,成本同样重要

过去半年,AI模型的发展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自OpenAI于2023年11月推出具备卓越推理能力的O1模型,到DeepSeek在2024年1月发布R1模型,再到OpenAI本周重磅发布的O4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一体化模型,新一代AI模型实现了性能的跨越式提升。在技术迭代的驱动下,AI使用成本每年显著下降,呈现出超百倍的下降趋势。随着性能与成本指标触及关键阈值,我们预测2025年将成为AI应用从单一工具向平台性产品转型的重要节点,这一演变路径与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发展之路高度契合。

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AI的核心是智能。如果用人类智力水平作为AI智能程度的参照系,2022-2024年间,中美两国最出色的SOTA模型在人类智商测试中的得分最高为70、80分左右,相当于电影《阿甘正传》主角Forrest Gump的智商(78分)——低于人类正常水平,看起来有些笨拙,但经过许多指导后可以完成某些工具性、辅助性的任务。这与前几年我们对AI大模型产品的印象一致。而2024年末推理模型推出后,从后训练到推理阶段的技术突破,首次将模型的智商测试分数提升至120分,超过全球75%人类的智商水平。本周最新发布的O4模型达到近140分,逼近人类天才的水平。新一代AI模型应该能够完成超越人类表现的工作。

在AI商业化落地的核心驱动要素中,成本优化和性能突破同等关键。上月赴美出差期间,与多家美国科技巨头及AI企业的交流中,DeepSeek成为开场必谈的焦点话题。这家公司的突破性价值不仅体现在工程架构与算法创新层面,更在于其对成本的极致控制——将模型使用成本压缩至OpenAI同档次模型的2%-5%。

DeepSeek也引发了行业的进一步前进,之后谷歌推出的Gemini模型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64%的成本降幅。这将加速推动AI商业化进入“普惠成本”时代。企业或消费者使用AI产品,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体验,而且经济账算得过来。

举两个例子。我们投资的“与爱为舞”提供的产品是AI驱动的助教,解决了教育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即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只能在个性化、低成本和高品质三者中取其二。我认为未来十年的教育中,AI助教的占比会非常高。通过AI助教,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在社交领域,我们投资的出海社交平台Wink展示了在约会、相亲领域AI对传统匹配方案的颠覆。通过实时解析用户的行为和模糊表述,AI能够像有经验的红娘一样,推理出用户的深度需求——从外貌特质到价值观取向。这些都是过去任何在线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能力。

AI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并不见得是完全翻天覆地的、AI原生的崭新产品形式,它也可以在传统产品形态中创造新的、巨大的价值,这也是AI落地的一种方式。

今年启明创投会继续大力布局AI。在模型层,我们已经布局了10余个具备模型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公司,除了大语言模型、图片和视频生成模型,我们还花更多时间研究3D模型生成模型、语音生成模型、音乐生成模型、世界模型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临近突破点。在基础设施层,互联网几十年的发展创造了40万个软件公司,而今天AI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基础软件只有几十个。简单粗暴的对比,我们相信至少还有几十万个赋能软件出现的可能,同样值得布局。应用层是我们最重要的布局领域,我们会在AI硬件、AI教育、AI医疗、企业级AI、AI内容平台、具身智能、细分场景无人化等领域布局应用。这些领域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满足Technology-Product-Fit的应用。

综上所述,尽管大众关注的是颠覆性的AI应用,但我认为AI更像是朝霞,逐步照进我们的生活空间,虽然表面上看不见,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轮廓。

文章总结

整体来看,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应用全面落地的关键年份。性能和成本的突破将推动AI从工具性应用向平台性产品演变,类似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发展路径。启明创投将继续在AI模型层、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进行战略布局,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教育、社交、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AI技术将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创造新的、巨大的价值。

© 2025 爱狐网络 -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2025年会是AI应用全面落地的大年

本文链接:https://www.aihu168.com/archives/2283.html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