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百望股份CEO付英波:DI战略引领AI落地,创新思维重塑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业务中,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百望股份CEO付英波提出的DI战略,为AI落地提供了新思路。付英波是一位曾在AI独角兽旷视科技工作多年的技术专家,他通过深度思考和不断探索,提出了从AI到DI(数据智能)的转型思考。
付英波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分享了当前AI落地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数据匮乏症”——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二是“场景孤岛”——AI模型难以在不同场景间迁移复用;三是“价值证明难”——AI应用往往游离于核心业务流程之外,投入产出比难以量化。针对这些问题,付英波提出了DI战略,认为它具有三大优势。
首先,数据和AI相互促进,优质数据提升算法精准度,AI则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形成良性循环。这意味着,通过数据智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来提升算法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其次,DI改变了应用逻辑,由“拿着锤子找钉子”转变为“场景牵引技术”,避免技术与业务脱节。这意味着,在应用AI技术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新技术而忽视了实际的应用效果。
第三,DI构建了完整的价值转化链条,打通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执行的全流程,形成闭环优化。这意味着,通过数据智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流程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价值转化。
付英波认为,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谁能率先构建DI能力,谁就可能在下一阶段的产业智能化竞争中占据先机。这表明,数据智能将成为未来产业智能化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付英波介绍,截至2024年底,百望股份平台上累计的交易金额已达1000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国名义GDP总量的7.4倍。这些电子发票数据不仅记录着中国经济活动的“数字镜像”,还通过NLP与知识图谱技术解析出超百余项供应链特征,形成覆盖18大行业的动态产业图谱。这些数据不仅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包括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等。这些数据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目前,百望股份已服务2000多万家企业和2000余家集团型客户,包括中石油、中远海运等。当这些交易数据产生融合碰撞,原本孤立的商业行为便演化为可计算、可预测的数据科技大模型。这表明,通过数据智能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业务状况、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百望股份已全面接入DeepSeek。通过集成DeepSeek的大模型能力,百望股份将在智能财税、智能供应链协同、智能风险合规、智能决策、智能营销等五大核心场景实现全面升级,推出能够服务垂直行业的智能体。这表明,百望股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业务模式,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论坛上,付英波还透露了百望股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公司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前5年从电子发票起步,成为市场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挖掘交易数据价值,锚定金融、制造、供应链三个垂直领域;自2025年起,公司进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将全面落地DI战略。这表明,百望股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战略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付英波提出的DI战略为百望股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将数据智能应用于业务中,百望股份正在创新思维重塑未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总结
付英波提出的DI战略在推动AI技术落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数据和AI的相互作用,改进应用逻辑以及构建完整的价值转化链条,百望股份在数据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不断发展,百望股份在未来产业智能化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展现了创新思维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