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19:01 星期四

科学解开濒死之谜:首个大脑模型出炉

点击查看👉爱狐AI:国内外AI大模型(AI对话,绘画,视频,音乐)

首个濒死体验综合模型发布,试图从大脑运作和进化的角度解释亮光、宁静等神秘体验。

科学家们首次推出了关于濒死体验的综合模型,深入剖析了大脑逐步达到这一神秘状态的潜在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闻,甚至在网络上阅读到一些令人着迷的故事,描述着人们经历所谓的“濒死体验”。也许你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他们的描述却常常惊人地相似:眼前出现耀眼的光芒,内心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宁静,甚至感觉灵魂正在脱离躯壳。

这些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比利时列日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正致力于解开这一谜团。他们在著名期刊《自然神经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文,首次提出了关于濒死体验(NDE)的全面模型。该模型不仅详细描述了大脑在经历濒死状态时可能经历的步骤,还从进化的角度尝试解读此现象。

为了构建这一模型,研究团队广泛搜集并系统分析了现有的所有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文献。这些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有的关注濒死状态下大脑内部的化学反应,有的探讨人们事后赋予这些经历的个人意义和精神寄托。尤其是那些关于迷幻药物的研究,特别是含有裸盖菇素的“神奇蘑菇”,以及一种罕见的“欣快性癫痫”发作带来的愉悦感的研究。

研究结果令人意外:迷幻药物的使用似乎并不会增加濒死体验的发生概率。然而,那些经常做白日梦以及清醒时容易出现快速眼动(REM)睡眠特征的人,反而更有可能经历濒死体验。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机制:濒死体验会导致大脑中调节神经活动的5-HT1A受体被大量血清素和内啡肽充斥。这两种激素能够提升情绪并缓解疼痛,这或许解释了为何那么多人在濒死之际反而感到异常的平静和安慰。

然而,在濒死的危急关头,人们为何能够清晰地记住这些体验呢?研究人员指出,这得益于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酰胺。它们不仅参与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还掌控着“战或逃”应激反应。这些化学信使将濒死体验深深地镌刻在大脑的记忆中。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构建了濒死体验模型,并从进化的角度进行了可能的解释。当个体面临极端危险时,如心脏骤停或严重事故,大脑会立刻察觉威胁。为应对这种情况,它会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为两种生存策略做准备:要么激发“战或逃”反应争取生存机会,要么进入类似“假死”的状态以待时机。不论哪种策略,保持一定的记忆力、清醒意识和相对的镇定都是极其有利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大脑会特别激活前述那些激素和神经递质。

当然,这个模型并非万能。研究人员承认,对于濒死体验中的某些现象,例如常被提及的“人生片段闪回”,当前模型仍无法提供完整的解释。归根结底,这只是一个理论框架,为未来深入理解和研究濒死体验提供了可能路径。研究团队希望,他们的工作能激发更多关于濒死体验生理机制的研究,并进一步探索这些特殊经历是否会对个体心理产生长远影响。

本文译自 Extremetech,由 BALI 编辑发布。

文章总结

濒死体验模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神秘现象的新视角,将大脑活动与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尽管当前的模型仍有局限,但它为进一步研究濒死体验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铺平了道路,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能揭示其更深层次的机制和影响。

© 2025 爱狐网络 - 科学解开濒死之谜:首个大脑模型出炉

本文链接:https://www.aihu168.com/archives/896.html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